大家好,下列文CURA的基本設定教學。

我使用的版本為15.04.2。這篇文章讓大家參考一下

如有錯誤,請隨時指正。謝謝。

 

Basic

     Quality:品質

         Layer height (mm) :層厚,每層堆疊的厚度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可設定0.1~0.3mm之間。一般0.2mm,如要精細點可設0.15mm。0.1mm更精細,但是列印時間加倍

         Shell thinkness (mm) :壁厚。產品殼的厚度。基本上為噴嘴(0.4mm)的倍數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般為0.8mm,如要強化機構件,可加厚,但必須為0.4mm的倍數。

          Enable retration:開啟回抽。

     Fill

          Bottom/Top thinkness (mm):底層與頂層的厚度。一般來說最好為層厚(Layer height)的倍數(大約4~6倍左右)

          Fill Density (%):產品內部填充,一般來說15~20%即可。如設0%,即為空心產品,如要強化結構,可設30~40%,不宜過高。

          Fill Density (%) 旁的小方框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Solid infill top:頂部不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Solid infill bottom:底部不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Infill overlap:(研究中。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Infiii prints after perimeters:(研究中。)

       Speed and Temperature

            Print speed (mm/s):列印速度,大約設40~60左右。數字越大速度越快,相對來說品質會差一些。

            Printing temperature (c):列印溫度。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溫度,我們公司的料,PLA約200~230度。

             Bed temperature (c):熱床溫度:不同材質有不同的溫度。PLA來說最高40~50度即可。室內溫度不低的話(或機台不在冷氣風口直接吹到的地方),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可以設為0。0即表示會維持熱床當時的溫度。

        Support type

              Supprot type:支撐,有三種可選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None:不加任何支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Touching buildplate:會自動判斷哪邊危險(懸空或較陡的爬坡),就長支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 Everywhere:只要有任何懸空或爬坡的地方,都長支撐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Platform adhesion type:底材,有三種可選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one:不長底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rim:產品外圍長一層薄底材,主要加強產品更牢固的黏在熱床上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aft:產品底部以及外圍長一層厚底材,主要加強產品更牢固地黏在熱床上,也會校正水平。

        Filament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Diameter (mm):此處務必為1.75。因我們使用的耗材,線徑為1.75mm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Flow (%):流量。介於90~100%之間。

 

Advanced

Machine:機台

Nozzle size (mm):噴嘴的直徑。我們的機台為0.4mm,務必設為0.4mm。

Ratraction:回抽

Speed (mm/s):基本上預設為40即可

Distance (mm):如列印時容易有拉絲的現象,可慢慢調高。不要超過5mm。

Quality:品質

Initial layer thickness (mm):最底層的厚度。維持預設0.3即可。

Initial layer line width (%):最底層的出料比例。維持預設100即可。

cut off object bottom (mm):如果物品的底部不平整,可使用這個功能,將產品由平台起算往

下沉多少距離,就可以切掉不平整的地方。(產品列印由平台開始,

平台下方的部分會被無視。)

Dual extrusion overlap (mm):雙噴頭用的參數。本機不使用,維持預設即可。

Speed

Travel speed (mm/s):沒有列印(出料)時,噴嘴的移動速度。建議大約設為40,以免噴嘴移動太快,將印好的底層拉開。

Bottom layer speed (mm/s):最底層的列印速度。速度慢,可使底層黏合得更好。建議為20。

Infill speed (mm/s):填充列印速度。建議不高於60。

Top/bottom speed (mm/s):底層與頂層的列印速度。建議不高於60。40為佳。

outer shell speed (mm/s):外層的列印速度。建議低於內層的列印速度也不高於60。

inner shell speed (mm/s):內層的列印速度。建議不高於60。

Cool

Minimal layer time (sec):每層最少時間。當列印速度高於設定的秒數時,速度會自動降低以配合設定的秒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巧恩3D列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