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囉 大家好
今天再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
上次有說過 Plugins 中 Pause at height 的用法
(可參考這篇:照片列印)
這次,我們來說明 Plugins 中 Tweak At Z 4.0.2 的用法
首先,我們點擊 Plugins
再連點 Tweak At Z 4.0.2
此時,下方空白處會出現一堆參數
我目前研究了一部分,下圖為功能的解釋
這個功能可以用在很多部分
1. 測試線材最佳溫度:
假設我們要用PLA,看這捆PLA最佳溫度是多少
我們從噴頭溫度180度開始測試到250度
每10度列印15mm高
我們就在cura中,導入一個邊長2公分的立方體
點開 Plugins 後,雙點擊 Tweak At Z 4.0.2
在 " Z height to tweak at (mm) " 輸入15
在 " New Extruder 1 Temp (deg C) " 輸入190 ( Basic 頁面的噴頭溫度,須設為180度)
這樣一來,當列印到15mm的高度時,溫度會開始上升到190度
之後,我們在雙點擊 Tweak At Z 4.0.2
在我們設定好的下方會再出現新的參數格讓我們設定
就在 " Z height to tweak at (mm) " 輸入30
在" New Extruder 1 Temp (deg C) " 輸入200
這樣,高度15mm後到30mm之間,噴頭溫度就會是200度
依此類推,我們就可以每15mm改變一個溫度(加10度)一直加到250度
這樣,我們印的立方柱就會有8個不同的溫度(180度到250度之間)
設定好之後,務必點選 "Scale",將下方的鎖打開 ( 設定完後務必再把鎖鎖回去)
將Z軸改變成 120mm(這樣高度才夠我們分成8段的溫度,每段15mm)
下圖為列印後的成品
應可明顯的看到,表面不同。
我們販售的線材到240度還勉強,250度,表面已經有點怪了
表面最佳的是200度到230度之間
所以,就表示這捆PLA最適當的溫度是200到230度之間
(重要提醒,不同的物件會有不同的表現,所以這個是供為參考用的溫度)
2. 測試線材的最佳流量
設定方式同上,只是原本的" New Extruder 1 Temp (deg C) " 不動
(溫度就用測出來的最佳溫度,我是用210度)
改設定 " New General Flow Rate (%) "
一樣,每15mm換一個流量
我是從 120%開始設置。每15mm少10%,直到減為60%
這樣一來,我們可以看一下表面以及量測一下尺寸
(實際看起來 120%跟110% 表面會較粗糙,其他看起來都還好,不過擠出量越少,強度應該會較差。這點我沒測試)
看哪個流量是最適合這捆線材的。
3. 列印較為複雜的物件
假設我們今天要印 台北101,建築物本體都好說
麻煩的是最上面那根天線,太細了
如果我們不想等在旁邊,直到開始列印天線時候旋轉旋鈕降速的話
就可以算好多少高度開始要降速
然後用上述的方式
設定" Z height to tweak at (mm) " 跟 " New PRINT Speed "
不過,須特別注意,我們在 " Basic " 跟 " Advanced" 的速度是 mms
這邊設定的是將我們設定的數值整體降慢(或升快)百分比來計算的
當然,我們在列印其他物件,可能只有中間某部分需要降速
您可以先點擊叫出一個 Tweak At Z 4.0.2 來設定降速
然後,再點擊叫出一個 Tweak At Z 4.0.2 來把速度恢復成100%
當然,這個功能不只於此,看大家怎麼發揮應用。
不過,不建議用在一個地方-----搭配暫停換"不同材質"的線材
如果,搭配上一篇提到的暫停換線,以及這篇提到的改變溫度
的確可以列印PLA後,暫停後改印ABS
不過,PLA跟ABS之間的黏合性不強
用這種方式的話,可能會造成PLA跟ABS接合的那一層黏不住
列印到一半的時候可能會倒塌、裂開之類的問題
如果真的印成功了,也很容易一剝或一摔,PLA跟ABS就分家了
如果有任何問題,歡迎留言討論喔 ^^